文字是最好的朋友。细腻的文字,可以将心中说不出的话一一道出。爱文字的人都是敏感多情的,与小埃及al共勉之。

Monday, February 1, 2010

方晴:一個小六生之死

更新: February 1, 2010 18:01

方晴:一個小六生之死
印裔小六生烏華尼斯華仁因說粗口被朋友舉報,遭到訓話,回家后飲鳩自殺身亡。小烏華年僅12歲,自小就沒有雙親,是名副其實的孤兒,由監護人撫養長大。令人堪憐的身世,並沒讓他得到上帝更多眷顧,反而在不發一言中,默默死去。

小烏華的監護人控訴校方處理手法不當,以至一名孩童的心靈受到傷害,選擇以消極方式逃避現實。根據報導,小烏華被校方警告后,消極地告訴友伴,與其被逐出學校,倒不如選擇死去。

校方在處理整件事情時到底出了什么差錯,現在只有當事人最清楚。但這件悲劇也清楚告訴我們,校方處理學生事務時,是否應該先深入研究學生的家庭背景?小烏華自小失去雙親,不難理解他把學校當成另外一個家;既然失去了家,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沒什么意義了。家庭幻滅了,小烏華的希望也破滅了。當然,這只是一個猜測,但值得省思。

筆者常常說,這個世界上沒有問題學生,只有問題父母。筆者在學校常會碰見一些被教師貼上標籤的學生,如某某如何頑劣、某某多么桀驁難馴等等。

筆者想說的是,世界上每個孩童都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,當命運注定他們是出生在良好家庭,他們自然會有良好的教養;相對的,如果命運讓他們降生于三教九流的環境,以他們的稚齡,只怕也沒有辦法判斷什么是好、什么是壞吧?

小烏華的監護人說得好:身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慎言。筆者深深同意這一點,教師應該以身教感化頑劣學生,而非出言恐嚇將之逐出學校。

小烏華只是說了一些粗口,粗到什么程度我們無從知曉。但他是單純的,因為他相信所犯的錯誤,足以使他被逐出校門。這樣單純的孩子,相信不會壞到什么程度。

筆者希望,教育工作者如果遇到類似情況,應該先放下成見,瞭解學生的背景,再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加以勸導,讓迷途羔羊得到指引,走向康莊大道!


(本版言論,不代表本報立場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